写景间接抒情的作文(精简6篇)

时间:2014-09-05 06:45:4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写景间接抒情的作文 篇一

初夏的清晨,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在大地上,给人一种宁静而温暖的感觉。我来到湖边,迎接着这美好的一天。

湖水波光粼粼,仿佛镶嵌着无数颗宝石。微风吹过,湖面荡起涟漪,一圈圈扩散开来,如同那些美好的记忆一样,荡漾在我的心头。湖边的花草树木也是生机勃勃,各种颜色的花朵争奇斗艳,散发出迷人的芳香。湖边的杨柳树轻轻摇曳,展现出它们独特的柔美。我静静地坐在湖边的长椅上,看着这美丽的景色,心中涌动起一种莫名的情感。

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和家人一起在湖边度过的快乐时光。那时候,湖边还没有这么繁华,只有一片宁静和纯净。我们常常坐在湖边的石头上,垂钓或者抛飞盘。阳光洒在湖面上,水波荡漾,我们的笑声也随之荡漾。那时候,我觉得幸福就是这样简单而真实。

如今,湖边已经变得繁忙起来,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游玩。湖边建起了游乐场、餐厅等设施,吸引了更多的游客。虽然湖边变得热闹了许多,但我心中的那片宁静和纯净却依然存在。每当我来到湖边,我都能感受到那种独特的情愫,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

我站起身来,深深地吸了一口湖水的气息。湖水的清新气息让我感到舒畅和愉悦。湖边的风吹过我的脸庞,带来一丝凉意,让我感到清爽和舒适。我望着湖水,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心中涌动起一股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写景间接抒情的作文 篇二

秋天的午后,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大地上,给人一种宁静而凉爽的感觉。我来到乡村的小山坡上,迎接着这美好的一天。

小山坡上的稻田金黄一片,稻谷随风摇曳,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稻浪起伏,仿佛跳跃的音符,奏响着大自然的交响乐。稻田旁边的果树也是硕果累累,各种颜色的水果挂满了树枝,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果树下的泥土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仿佛是大地的芬芳之气。我静静地坐在山坡上的石头上,看着这美丽的景色,心中涌动起一种莫名的情感。

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和爷爷一起在农田里劳作的日子。那时候,稻谷还没有金黄,只是一片绿油油的茂盛。我和爷爷一起捧起一把稻谷,仔细地剥开稻壳,看着稻米一粒粒从稻谷中脱出来。那一刻,我觉得生活是如此的简单而真实。

如今,农田已经变得繁忙起来,人们忙着收割稻谷,忙着播种下一季的作物。农田旁边修建起了大型的农机库和储粮仓,农机正在忙碌地工作,储粮仓里堆满了丰收的稻谷。虽然农田变得繁忙了许多,但我心中的那份对大地的热爱和敬畏依然存在。每当我来到农田,我都能感受到那种独特的情愫,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

我站起身来,深深地吸了一口田间的空气。田间的空气清新而凉爽,让我感到舒适和愉悦。山坡上的风吹过我的脸庞,带来一丝清爽和宁静,让我感到心旷神怡。我望着稻田,感受着大地的丰收和力量,心中涌动起一股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写景间接抒情的作文 篇三

  夏日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烈日炎炎,这会儿就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就像学生不听讲,老师发怒了一样。

  风是雨的头,不一会儿,大雨倾盆而下。豆大的雨点砸落了花瓣,也砸弯了树木的枝条。路上的行人匆匆向家中跑去。

  我家门前的花草被风雨弄得摇摇晃晃,它们恶作剧似的想要把这些柔弱的花草连根拔起,但这些花草却偏偏与它们作对——虽然摇摇晃晃,但根却牢牢扎在土里。

  雨一直下着,越下越大。街上一个人也没有。随着雨越下越大,闪电婆婆和雷公公也来凑热闹。风雨雷电在室外开Party。这可苦了我们这些贪玩的孩子。室外下着雨是不能去的;至于在家里就更是无聊了,电视和电脑因为雷电的缘故是不能开的,所以我们只能闷头看书。花儿仿佛体会到了我们的心情,也无力的耸拉了脑袋。

  渐渐的,雨小了,变成了沙沙细雨,变成了牛毛细针……

  天空渐渐放晴了,风雨雷电的狂欢也结束了。天边出现了一道淡淡的彩虹,这是天空的笑脸。

  一群调皮的孩子从家中偷跑出来,有男孩儿,也有女孩儿。他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啪啪啪”,他们在下雨形成的水洼中一踩,便溅起了一片水花,这些水花溅到了花圃里,溅到了停在路边的汽车上,溅到了女孩儿的花裙子上……男生女生打成一片——这不就是一幅和谐的油画吗?这场景不禁让我想起了儿时的天真与活泼。

  雨虽然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不便,但也带来了我美好的回忆,我爱下雨。

写景间接抒情的作文 篇四

  不知从何时起,此岸江南已在彼岸,遥在桥的那边了。

  看完国内实力派水彩画家林绍灵的“桥那边”画展,我的思绪一连好几天都在“桥那边”打转转,一阵阵杨柳风、杏花雨从“桥那边”吹过来飘过去,搅动着我心底里的什么,似有“三月不知肉味”之况。我总觉得,在那些画里有一个精灵在舞蹈。这个精灵,我看不见,又隐约可辨;我说不出,却又在嘴边。它依稀是画里的一座桥、一湾水。它又不是那桥那水。它仿佛是与“桥那边”、“水那边”同在的一缕风、一抹色彩。它又不是那缕风,那抹色彩。它好像是来自“桥那边”的一声呼唤,让闻听者心头微微一悸哦,乡愁,这就是“乡愁”!

  江南,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一种文化意象、文化精神。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由于历史上先天的贫瘠和长期居于政治中心,所以,它的文化不免沾染了过于沉重的伦理、道德和现实功用的色彩。与之相反,江南文化得益于相对丰饶的物质基础和历史上长期偏离政治中心,使得审美精神本身较少受到物质和伦理道德及政治的异化,得到了相对较为纯粹的发育。这种超越实用理性的内在审美自由精神和与其相对应的外在诗性形象,代表着个体生命的最高理想和境界,是江南文化的核心。历代有多少文人墨客醉在江南,又为江南留下了多少诗性的写照!而在画家林绍灵的笔下,对这种江南文化的表现则是侧重于诗性细节的自在触摸:那河湖密布,舟桥相通,桑麻遍野,饭稻羹鱼,桃红柳绿,粉墙黛瓦,那“一曲溪流一曲烟”,那“春来江水绿如蓝”,那“一夕轻雷落万丝”,无不显示着“水做的江南”湿润、灵秀、诗性的一面;并且很明显,林绍灵笔触下的江南诗性细节,更体现了我们所熟悉的浙东、宁绍平原一带江南水乡的特质个性。当我驻足在这一组“桥那边”的画前,心会变得像画里的风景一样湿润、灵秀和诗性,不经意间有一种庄子梦蝶的恍惚感,分不清此时此刻的我是在画里还是在画外,分不清此刻的自己是“桥那边”的一个温柔元素,还是桥这边在水泥钢筋丛林、滚滚红尘里劳形劳心的那个枯槁形象。江南水会软化、还原(至少是暂时)一颗被物质时代异化的心。这是乡愁——林绍灵安放在“桥那边”的那个翩跹起舞的精灵所施展的魔法。

  但不知我们有否还记得,现在的“桥那边”曾经是我们曾经身处的此岸,是桥的这边,是我们所来自的地方。那里有我们年迈的外婆和童年的阿娇,那里的土地里还渗透着我们的脐血。然而有一天,向往远方的我们终于走过桥去,曾经的此岸在我们的身后日渐日远,桥这边成了“桥那边”。再以后,“桥那边”慢慢地变老,犹如佳丽迟暮,又如树之落叶、花之凋零:那石桥已经摇摇欲坠,那船已经漏水,那街路已经开裂,那“耕读传家”的门楣已经歪斜,那水不再清澈,那天不再湛蓝,那风不再清新,那月不再皎洁,那些曾经活色生香的事物,还有那些栽桑织布、采莲唱歌、临窗刺绣、晴耕雨读的人儿,也已杳然。在这个加速发展、物质欲望膨胀的时代里,江南特有的超脱于实用理性的内在审美自由精神和优美诗性形象,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销蚀。直白地说:它正在消亡之中。

  此岸正变得越来粗粝、混浊,曾经的诗性江南已在彼岸,成为桥那边的远景。更令人伤感的是,通向彼岸的桥正在我们面前迅速地垮塌,甚至已不复存在,我们已经无法抵达“桥那边”的江南。所以,我们也越来越看不清楚“桥那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是奄奄一息的日暮乡关?是安放灵魂的精神家园?是追求和寻觅?是负疚和拯救?是遥想或回望?是忘却或祭奠?

  难道一定要到了失去了它的时候,才能感觉到它的美丽?这真的太残酷了,但若细细地观察、体会,就会觉得事实和美学的真谛大抵如此。“桥那边”之所以让人魂牵梦绕,就是因为它已与我们渐行渐远,就是因为它正在消失,就是因为它的存在已经越来越不依靠实际时空,而是越来越依靠人们心灵的记忆,依靠画家、作家、音乐家等各类艺术家们的艺术表现和学术专家的研究、阐述而呈现折射的存在,“桥那边”的江南风景和人文越来越成为一种符号性的构筑。画家林绍灵的“桥那边”,正是用他自己特殊的符号为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再造了江南,特别是浙东的江南、宁波的江南。这是林绍灵的“桥那边”的江南,也是我曾经的江南,在他营造的“桥那边”的精神文化镜像里,江南人文得以超越时空而存在,使我辈之人稍稍得到些许慰藉。然而,它毕竟已是“桥那边”的江南,是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江南,成了我们再也回去不了的地方。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古人在“白发三千丈”时犹有烟波江相伴,我们呢?

写景间接抒情的作文 篇五

  窗外的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

  能呼吸到这样清新恬人的空气,简直是一种奢侈的享受,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这场春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这北国的雨悄无声息的拉开了春天的序幕。随然没有风的伴随,没有雨的喝彩,没有闪电的照耀,虽然很小,很细,但它仍然“润物细无声”。它渗透着大地,滋润着万物,洗濯着尘埃,它使花更红,草更绿,天更蓝,空气更清新,他用轻柔的手臂亲昵地抚摸着人们。

  我再也禁不住着绵绵细雨的诱惑,于是走出了屋子,投入到春雨的怀抱中。牛毛细雨般的晶莹的雨珠轻轻地打落在我的身上,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比梦境更美的画卷——青草,绿树,红花,烟雨朦胧,远处的世界都蒙着一层薄烟,如同人间仙境。深深吸一口气,湿润的空气中带着一丝凉意,夹杂着淡淡的花香和泥土的芳香,沁人心脾,使人感到心旷神怡,精神倍增。

  我来到了一个小山坡上,极目远眺,近处,细细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把大地织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大网;远处,大地的轮廓渐渐模糊,山若隐若现,远处高高的铁塔在雨中静默着,极为壮观。春雨的世界是一副淡雅的水墨画,它会带领你进入另一个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有着看不完美景,听不完的歌谣,体验不完的乐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美丽的春雨啊,我由衷的赞美你!

写景间接抒情的作文 篇六

  四月天,是一年之中最美的时节。阳光正好。微风不噪。还有些清凉却又压抑的夜晚。一棵大树伫立在堤边。星星们好似有些不安,它的光亮若即若离,只有一轮残缺的凉月。仍高镶在天空中,孤芳自赏。可幸好她不是吝啬的。她将素光铺洒在大地上。让世界蒙上一层水汽。

  堤坝上只有一棵杨柳。微风温润,一条条柳枝随风飘起。彼此交错、缠绕,好像想抚平对方的伤痛却又无能为力。而那苍劲,有力的主干,在月色的抚摸中,是无比得伤感。给人一种白油油却又素衣白裳的那种无与伦比的美丽。而树上面那坑坑洼洼的口,却也是最无奈的,他不是年轮那般长在深处,见证了岁月的沉淀。却又金戈铁马,两败俱伤。

  而最有那抹韵味的当说柳絮了。白色的长棉花,一绺一绺玩弄在一起。随风飘杨,好似鹅毛雪却也是稍纵即逝。带着大树的依恋与期望飞向远方。我辗转反侧,举步却又不上前,只缘不应打扰这美景。柳絮的千般妩媚,万般婆娑,来自于满身疮疤的大树,大树给予它营养。而那足以让它升华,让她好似精灵般的点睛之笔却来源于残月。那个不念、不贪的残月。

  这种美丽的场景是我喜欢的,也是我无力欣赏的,我接受不了那突如其来的悲怆,我眼中的世界温情而充满寓意。但那也是最现实的。人总要通过委曲求全一件事去完美润色另一件事。就像大树。满身疮痍只为换来柳絮的一腔孤勇。像那轮残月本有缺憾却还是让柳絮更加惹人注目。

  好吧,就让这四月微风轻一点再轻一点。不要让你们觉得自己曾后悔过。因为美丽是需要成全的,所以是否只有付出牺牲,才能让你发现我最美的时刻?

写景间接抒情的作文(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