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风俗习惯作文 篇一
民族风俗习惯的丰富多样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风俗习惯的国家。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个民族都有着独特而精彩的传统文化。下面我将以几个典型的民族风俗习惯为例,来描写中国风俗的多样性。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蒙古族的风俗习惯。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以草原上的游牧生活为主要特征。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喜欢举办盛大的宴会来庆祝重要的节日和场合。在宴会上,人们会穿上传统的蒙古族服饰,品尝美味的奶制品和烤肉。此外,蒙古族还有一项重要的风俗习惯,那就是“三人行”。蒙古族人民相信,三个人一起出门会带来好运和祝福,因此在重要场合,他们通常会结伴而行。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壮族的风俗习惯。壮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人民以勤劳善良、热情豪放而著称。在壮族的婚礼上,人们会举办隆重而热闹的“赶花车”活动。新娘会坐在装饰华丽的花车上,由众多年轻人拉着,穿过村庄的大街小巷,以示喜庆和美好的祝福。此外,壮族还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那就是“吃饭不说话”。在壮族的聚餐中,人们会安静地享用美食,不说话,以表达对食物的敬重和珍视。
最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藏族的风俗习惯。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信仰藏传佛教,有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在藏族的传统节日“藏历新年”中,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如舞狮、舞龙、藏戏等。此外,藏族人民还有一个重要的风俗习惯,那就是“哈达”。哈达是一种象征祝福和敬意的白色丝绸,人们会用哈达来表达对长辈和客人的敬意,同时也是表示吉祥和祝福的象征。
以上只是中国众多民族风俗习惯中的几个例子。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不仅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是我们国家丰富的文化遗产。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传统,让美丽的民族风俗习惯在我们的心中继续绽放。
描写风俗习惯作文 篇二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魅力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婚礼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婚姻的重视,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下面我将以几个典型的传统婚礼习俗为例,来描写中国传统婚礼的魅力。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传统的婚礼仪式。在中国,传统婚礼通常包括迎亲、过门、喜宴等环节。新娘会穿上一袭华丽的红色婚纱,象征着喜庆和吉祥。新郎则会穿上传统的中式礼服,显得庄重而典雅。在迎亲的环节中,新郎一般会骑着装饰华丽的花轿,由迎亲队伍陪同下,前往新娘家迎接新娘。在过门的环节中,新娘会跨过一道门槛,象征着她已经成为新郎家庭的一员。最后,在喜宴上,亲朋好友会一起庆祝新婚的喜悦,品尝美食,祝福新人幸福美满。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中国传统婚礼中的习俗。传统婚礼习俗繁多,其中包括“敬茶”、“拜堂”、“簪花”等。在“敬茶”这个环节中,新郎新娘会向双方父母敬茶,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敬意。在“拜堂”这个环节中,新郎新娘会在神庙前燃香拜神,祈求神明保佑他们的婚姻美满幸福。而在“簪花”这个环节中,新娘会将鲜花簪在头发上,象征着新婚的喜庆和美好。
最后,让我们来品味一下传统婚礼的美食。中国传统婚礼上的美食丰盛多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喜饼”。喜饼是一种传统的糕点,通常由糯米、豆沙、果蓉等制成,形状各异。新婚夫妇会将喜饼分发给亲友,以示对他们的感激和祝福。此外,还有各种美味佳肴,如红烧狮子头、清蒸鲈鱼等,让宾客们在喜宴上尽情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分享新人的喜悦和幸福。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们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婚姻的尊重和珍视,也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婚礼习俗,让中华文化的瑰宝继续在我们的婚姻生活中闪耀。
描写风俗习惯作文 篇三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桑植县等地也均有分布。
火把节,于每年夏历六月十五举行,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一面旗。旗杆用竹竿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
大理白族地区的日常饮食,随当地物产不同而有所差异。白族人民喜欢吃酸、冷、辣等口味。平坝地区的百姓以稻米、小麦为主食,住在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食。平常食用的蔬菜有白菜、青菜、萝卜、茄子、瓜类、豆类及辣椒等。在白族饮食习俗中,“白皮”“海水煮海鱼”“下关砂锅鱼”“炖梅”“雕梅”“铒块”“乳扇”等较具名族特色。白族人民还喜欢喝烧茶。
白族的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戒指。白族,虽然人数不够汉族的多,衣服不够汉族的漂亮,节日不够汉族的多;但是,白族的人民都过得很开心,过得舒舒服服。
描写风俗习惯作文 篇四
春节是中国最重大的节日,也是最隆重的节日。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倒过来贴,“福”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是怎么来的?”妈妈说:“相传,古代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非常凶猛。每到除夕,”年“就会吞食生畜,伤人性命。因此,人们只好逃往深山。
一天,村里来了一位老人,他在这儿住了一晚。”年“来了,老人让村民点燃爆竹,”年“吓得狼狈逃窜。原来,”年“怕红色、光、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春联、放爆竹。这一天就成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我们全家准备吃团圆饭。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在桌边,桌上有鸭、虾……餐桌上必有的两样东西一样是鱼,一样是火锅。火锅热气腾腾的,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是甜品,代表家人甜甜蜜蜜。吃完了年夜饭,我们就来到前门放鞭炮。
开始放鞭炮,“砰——砰——”,一个个五颜六色的鞭炮飞上了天空,“噼哩啪啦”好响的声音,多么美:有的像仙女撒下的花瓣,有的像绽开的花朵,还有的像正在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时,天空就成了百花园。“爆竹声中一岁除”,就这样,除夕过去了,新年又来到了。
中华民族的节日多姿多彩,而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描写风俗习惯作文 篇五
今天,我们接受藏民邀请参加藏族歌舞晚会。
一到夜晚,藏族家里就跳起了舞蹈欢迎各方游客。我们走进一家藏族大院,热情好客的“扎西、卓玛”为我们献上哈达,敬一杯青稞酒。青稞酒真香,我尝了一小口,心里甜滋滋地。走上楼一看,喔!这里的人可真多。扎西、卓玛在跳舞,游客们在欢唱,好热闹。我赶紧找了座位坐下来,小桌上摆放着许多小吃,有青稞面,酥油茶,炸青稞小米,还有香香的奶酪、青稞酒。美丽的卓玛阿姨为我们倒满酥油茶,教我们做“掌巴”。我把青稞面放入酥油茶中,加点白糖,搅拌均匀,成了一块灰色的面团,然后放在手中揉起来,揉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这就是我做的“掌巴”。你想来品尝、品尝吗?歌声越来越欢快,人们都围着柱子跳起了“迎宾舞”。我也加入了舞队和“扎西、卓玛”手拉手跳起了热情的藏族舞蹈。我们开心地跺脚,欢唱“亚雄、亚雄、亚亚雄-扎西得乐”。卓玛阿姨美妙的歌声-“青藏高原”把晚会推向了高潮,歌声、舞蹈、欢笑声,大院里沸腾起来。穿着盛装的扎西端着香喷喷的烤全羊上来了。真香啊!我忍不住都流口水了。烤得金黄、透红的小羊,背上插着一把藏刀,真诱人!我迫不及待地用两手撕着羊肉往嘴里塞,太美味了
!真想留下来做藏族小扎西。院子里燃起了篝火,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欢庆这美好的时光,久久不愿离去,再见了,好客的扎西、卓玛、再见了,美丽的香格里拉,我还会再来的,带上我的好朋友一起来相会。
描写风俗习惯作文 篇六
春节里,我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习俗。
比如:
压岁钱:春节,大人都要给小孩压岁钱。这不是没有由来的。相传,古时候的中国曾经有个怪兽叫“祟”,这个怪物经常在除夕夜到小孩家里吃小孩。于是家里的大人都把钱装在红色的包里,夜晚悄悄地放在小孩的枕边。等“祟”来到床边时,红色的包就会发出耀眼的光芒,将“祟”吓跑。因为“岁”与“祟”同音,后来,长辈就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送给小孩,这样小孩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了。到了现在,压岁钱已经变成了在新年的第一天,晚辈给长辈拜年时,长辈会拿出压岁钱给晚辈。
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原本写在桃花木上,桃花木是红色的,有驱邪避难的寓意,所以选择桃花木为春联的选材。现在的春联不再用桃花木了,而是用纸来代替桃花木。并且模仿桃花木的红色。演变成了现在的春联。
贴倒福:曾经有户人家,有个奴才不识字,春节把“福”字贴倒了,主人火冒三丈。但一个奴才急中生智,说:“我常听人说,这家的福到(倒)了!这不是意味着您家的福气大了、到了吗!”主人一听,转怒为喜。重重的奖赏了不识字的仆人和急中生智的那个仆人。后来,就演变成了现在的家家都贴倒福。
中国的习俗真多!中国有趣的习俗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