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精简3篇】

时间:2014-09-06 01:13:2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 篇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

首先,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滥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正面临着枯竭的危机。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地球上的资源能够持续供应,使人类和自然能够长久共存。

其次,我们应该积极推动绿色环保的发展。环保事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同时,政府应该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管,严惩环境污染行为,推动企业加强环保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为后代留下一个美丽的家园。

最后,我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我们应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遵循自然规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人类的未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综上所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深刻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积极推动绿色环保的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护地球家园,为后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 篇二:科技进步与人类命运的选择

科技进步是当代社会的显著特征,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改变,然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在面对科技进步的同时,人类需要做出明智的选择,以实现科技与人类命运的和谐发展。

首先,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科技进步对生活的影响。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例如高速交通、智能手机等,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然而,科技进步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我们应该看到科技进步的两面性,不盲目追求科技的发展,而是要在科技的推动下,寻找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式。

其次,我们应该推动科技与人类命运的和谐发展。科技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但同时也对人类带来了许多挑战。我们应该加强科技伦理的研究和教育,引导科技发展走向符合人类利益和社会伦理的方向。同时,政府应该加强科技管理,建立科技监管机制,防止科技进步对人类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只有科技与人类命运的和谐发展,才能使科技进步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最后,我们应该注重科技教育和人文关怀的结合。科技教育是提高人们科技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单纯追求科技教育的发展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培养人们的情感、道德和艺术修养,使科技发展更加符合人类的需求和价值观。只有科技教育和人文关怀的结合,才能使科技进步真正造福人类。

综上所述,科技进步与人类命运的选择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科技进步对生活的影响,推动科技与人类命运的和谐发展,注重科技教育和人文关怀的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科技进步与人类命运的和谐发展,为人类的未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 篇三

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带来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范文,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作文尽在范文网,敬请阅读和关注。

  我言秋日胜春朝(1)

  无意中翻到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几点水纹,几抹残云。

  一扁舟,一钓叟,除此之外,满卷皆虚空。

  这叫留白,是中国水墨画中荡开的浓重一笔。

  全卷只有几处重点物像是细心勾勒的,其余只是略作铺陈,甚至不沾半点墨。

  全卷意蕴于是从二维纸面伸展成了无限。

  留白是与前人的叫板。

  南宋马远与夏圭,人称马一角、夏半边,尤善留白。

  而宋前的山水画师,大多是事无巨细,皆一一列举下来。

  怕是远处草丛中几块石子、几块污秽的牛粪,前人也会一丝不苟的记录下来,装裱以登大雅之堂。

  布满画纸的山水,自也有它的美,碧水蓝天,枯藤怪石,强烈的视觉冲击,喂饱了千年来中国人的审美。

  仿照古人的《清明上河图》,一千多人物,雕梁画栋,飞桥屋檐,美、大气。

  但马远与夏圭,偏不爱这耗尽精力、体力的活儿。

  再者,前人已留下大量如此详尽的山水,再走这条路,恐怕历史上只会多两个无名的山水画师,却少了“马一角”“夏半边”!

  古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乐观与通达,也是个性与创新。

  自古太多的悲秋怀古,似乎一到秋天,日历一撕下,人的心境也会转凉,尽管那炎热与夏天并无二致。

  “前人之述备矣!”秋,承载了太多的悲伤情怀,有“天凉好个秋”,也有“物换星移几度秋”“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只有这一声啼鸣,唤起了后世对秋的审美。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那成排的雁、鹤不同于以往,成了欣欣向荣的象征,成了最美的秋词。

  这便是“唱反调”“叫板”之美。

  有些话,别人也说过,我便不必再附庸风雅;只有别人无话可说时,才是我的主场,我的黄金时代。

  国学大师陈寅恪不正是这样的人吗?面对一个妖女,他不似别人一样心怀芥蒂,以别样目光看她,而是在目盲情况下口述了百万字巨著《柳如是别传》。

  这是个性与创新,也是对人性的敬重。

  同样,韩干,那个画马的宫廷画师,亲身入马厩,与马儿共同生活,不听从老师的劝诫,才成就了《照夜白》。

  韩干的马,大多腰体肥圆,怒目圆睁,没了以往画师的瘦马,病不啦唧的。

  鲁迅先生的话犹在身边萦绕,“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了,只有于杂草丛生处辟蹊径,才能避免在他人的康庄大道上流于平庸,才能成为为人记住的开路人,才能成为有个性的个体,才能成为马远、夏圭、陈寅恪和韩干……只愿在不断流淌的长河中,尽管洪流碾过,巨山平偃而下,我却依旧能听到“我言秋日胜春朝”抑或更响亮、更不同于他的啼鸣。

  烟火蓝边碗(2)

  今早喝粥时我用的是一只白底素净的蓝边碗。

  你或许会问,如此平淡无奇的碗有什么好说?错矣!此中考究可大着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新居落成,我与父母前往景德镇购买瓷器新居。

  这里瓷器种类繁多,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白瓷;有造型精致小小骨瓷;有绚丽多彩的斗彩……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买什么好呢?有人说,只要票子够多尽选造型独特的买,显得荣华富贵的买,精工极致的买,这还不简单?

  又错啦!器皿的选择体现了主人的生活态度。

  不可不慎重。

  有的瓷器过于大件且富丽堂皇,赤红、明黄、宝蓝与我家简约的装修风格不符;有的过于小巧,家人并无英国绅士贵妇那般品下午茶的闲情;有的瓷器上绘有泼墨山水工笔花鸟,我们一行人中并无行家不知如何鉴赏……如此看来,竟无我们能买的瓷器了!

  突然,这平淡无奇得突兀的蓝边碗闯入我眼帘。

  如此简陋的碗会在这里出售?我要走,爸爸却在这碗前驻足许久。

  为何?

  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户户都用的碗,这是承放了父亲的记忆的碗。

  据销售人员介绍,这蓝边碗在传统蓝边碗上加以细节上的改良与创新。

  我拿起一只仔细端详,发现手感极好,分量厚重让人踏实。

  底足的角度略微加大,让碗显得端庄典雅不失大气。

  而且这碗极易打理,深受妈妈们喜欢。

  蓝边碗没有繁复精致的花纹修饰,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复杂的工艺。

  可当你凝视它,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家人围在一起乐呵呵地吃热腾腾的饭菜的情景;就会想

起苦日子里生活的精打细算的不易;就会想起寻常百姓家人间烟火的温度……

  蒋勋曾在《品味四讲》忠言逆耳“纯棉衬衫就像爱人”,让我感动了好久。

  一件物品使用久了,就会产生难以割舍的情感,对我来说,蓝边碗亦是如此。

  景德镇作为瓷都,常有瓷器新品推出,我却独爱这蓝边碗并歌颂它。

  因为它注重在细节上的改良,把创新的点子用在提升人们的生活上而不是争一时的噱头。

  距离人的生活太远的创意并不是人真正想要的,新鲜感过后便如失了灵敏般只能束之高阁。

  每日捧着这只蓝边碗吃饭,不但手感好,我仿佛能听到它无声的诉说,谆谆教诲我认真踏实地生活的真谛,这才是它的精魂。

  听我如此道来,你可有话反驳?

  亮剑无声处(3)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句话很令人回味。

  “不要在喧嚣处歌吟,否则,你的歌声也将成为那喧嚣的一部分。”细细思索,此言余谓为信然。

  也许,在众人经过的大道上我们的声音纵使再高亢也无人知晓。

  我们惟有亮剑无声处,才能不合大流,唱出自己的旋律。

  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历来为文人墨客推崇赞赏。

  然而细想,倘若没有那“前人之述备矣”的走出大流,而仅仅徘徊于“春和景明”“一碧万顷”之泛泛言谈,又怎会有《岳阳楼记》的成功。

  惟有在众人无声处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真心慨叹,亮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方有千年不衰的魅力。

  且看鲁迅先生那激昂的文字,听听那不朽的声音。

  在万众沉默的恐怖气氛中,鲁迅先生第一个喊出了他的心声,亮出了他的思想之剑。

  “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是他在民族的沉寂中亮出的声音,宛如警钟般唤醒了麻木不仁的世界。

  亮剑的背后,往往是一颗不拘于时、独立于世的心。

  陈寅恪悼念王国维的那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仍在今人的耳畔回响;“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声音未曾消逝。

  别人已说处,自然不必再附和;别人无声处,需要的是我们的亮剑精神!然而,现实中的我们,真的做到亮剑无声处的又有几人?

  王开岭先生在《古典之殇》中曾无奈地感慨:“我们唱了一路,却发现无词无句。

  ”喧嚣匆忙的社会中,我们歌咏的究竟是什么?能唱出自己的歌词与心声的,究竟能有几人?社会在发展,但我们不能失去了自己的声音。

  何不在众人袖手旁观之际打破冷漠的沉寂,用行动诠释自己内心的声音?何不在众人口口声声、模仿作秀的网络世界,亮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在新时代中,亮剑无声处需要的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是海子那份“众人都要将火熄灭,而我独将此火高高举起”的坚持,抑或是斯巴达克斯为心中的太阳城而挣断绳索的激情。

  惟有亮剑无声处,方能无愧于己,无愧于心。

  人生易逝。

  惟有于众人无声处亮出自己的声音,方能不枉此生。

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