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父母心演讲稿 篇一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医生的故事和思考。首先,我想问一个问题:你们小时候是否曾经因为生病而被送到医院,然后在医生的呵护下恢复健康?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医生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专业知识,守护着我们的健康和幸福。
作为医生,我们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也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每天,我们面对着无数的病患和病痛,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工作和连续的轮班。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错过家庭聚会和重要的节日,甚至无法陪伴亲人。但是,我们没有怨言,因为我们深知,护理患者就如同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呵护。
我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医院工作,一个五岁的小女孩被送来急诊。她双手被热水烫伤,疼痛难忍。当我看到她痛苦的表情时,我心如刀割。我立即为她进行了处理,并用温柔的语言安抚她的情绪。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不仅是一个医生,更是她的父母。我给她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她忘记了疼痛,重新恢复了笑容。当她离开医院时,她紧紧地抱住我,说:“谢谢您,医生爸爸。”这一刻,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满足。
作为医生,我们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当患者面临病痛和困难时,他们需要有人倾听和理解。因此,我们努力成为他们的倾诉对象,用心去感受他们的苦楚,并提供积极的支持和鼓励。我们希望每一个患者都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爱,因为我们知道,对于他们来说,我们就是他们的父母。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作为医生,我们要时刻保持医者父母心,用爱心和责任感去对待每一位患者。我们要始终坚守着救死扶伤的使命,不辜负患者和社会对我们的期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医者父母心演讲稿 篇二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医生的故事和思考。医者父母心,这是一句我们常常听到的话,它充分体现了医生对患者的关心和爱护。作为医生,我们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给予患者温暖和希望。
在医生的工作中,我们经常面对生死离别和病患的痛苦。有时候,我们会亲眼目睹一个个生命的逝去,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心理负担。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困难而放弃,我们要坚守岗位,继续为患者的健康和幸福奋斗。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挽救一个家庭的幸福,可以给予一个人新的生命。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年轻的女患者,她被诊断出患有绝症,只有短短的几个月可活。她的身体日渐虚弱,面对死神的降临,她开始变得消沉和绝望。我和我的团队决定给予她更多的关怀和爱护,让她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暖。我们每天都去探望她,给她讲故事和笑话,带给她快乐和希望。她的情绪逐渐好转,她开始重新拥抱生活,享受每一天。虽然最后她还是离开了我们,但她带给我们的勇气和力量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作为医生,我们不仅要关心患者的身体健康,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我们要用心去感受患者的痛苦和困难,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我们要以身作则,做一个患者信赖和依赖的对象。我们要努力成为患者的父母,用爱心和责任感去对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呵护。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作为医生,我们要时刻保持医者父母心,用爱心和责任感去对待每一位患者。我们要牢记自己的使命,不辜负患者和社会对我们的期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医者父母心演讲稿 篇三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变数,几乎每天甚至是每一时刻都有人遭遇着意外或者疾病的偷袭。但是,在突发事故的现场,在病痛折磨着人们身心的时候,那些身着白衣的医生们疾步走来的身影无疑是对遭遇不幸的人们最大的安慰。毫不夸张地说:医生是个关乎人命的特殊行业,这个领域的从业者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个角色有点像盾牌,因为好的盾牌能有效地阻挡那些危险因素的入侵,将健康与生命的安全防护起来。而这也正是我们强调医生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首要原因,正所谓“医者父母心”。一个好的医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应该保持对生命的尊重感,尽管医生的工作是繁忙而劳累的,他们几乎没有周末、假期甚至不能享受一个夜晚完整的睡眠。
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从扁鹊、华佗到孙思邈,从古至今,我们国家的历史上涌现出的医术高超又具有仁爱之心的名医不胜枚举。特别是前年,非典疫情暴发的时候,那些在死亡的威胁下与病毒进行艰苦搏斗的医生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珍视生命、沉着应对、众志成城的高尚品格,那些在防护口罩与眼镜的遮蔽下透露出来的真诚而勇敢的笑容赢得了全社会的共同尊重。如今,非典已经走远,但在非典中积淀下来的那种“生命高于一切”的医生职业道德却传播开来。
尽管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少数冷脸相对、敷衍患者将职业道德抛诸脑后的“不良”医生,但所幸的是,越来越多的患者都在感喟自己遇到了一位热情、善良又医术高超的好医生。对患者而言,生病是痛苦的,但遇到兼有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的医生无疑又是一种不幸之中的万幸。我们期待着每一位患者都能拥有这样的幸福。
医者父母心演讲稿 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亲爱的姐妹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医者父母心》。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一句话:“医者父母心”,说的是从医者应该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看待。我不敢说这就是我走上护士这条道路的原因,但这确实是我从事这份职业之后的座右铭。今天,当护士节来临之际,我又以前的每一个护士节一样,审视自己一年以来的工作,审视自己是否恪守了护士的誓言,审视自己是否做到了用对待自己亲人的心来对待每一个病人。而让我欣慰的是,我依然可以像以前一样骄傲的对自己说,我做到了,我对得起护士的称号,对得起白衣天使的赞誉。
我一直相信,病人是医院存在的原因,是护士存在的理由,所以,病人从进入医院的那一刻开始,就理所当然的应该是医院工作的中心,医院所有人包括护士的工作都应该围绕着这个中心来进行。病人是痛苦的,因此我们要让我们的亲人减轻痛苦,包括身体上的和精神上的;痛苦的病人有时候甚至是无理取闹的,但是我们要理解和宽容我们的亲人,哪怕有时候自己要受些委屈;其实病人都是可爱的,我们的真心他们肯定能够理解,肯定能够换回他们的真心,只要我们用对待亲人的心来对待他们,他们就一定能够感受到,他们也一定会用他们的真心来对待我们,这对他们的康复是有利的,对我们的工作是有利的,因为他们的康复就是我们的工作。
作为护士是自豪的,不仅因为人们给了我们白衣天使的`赞誉,更因为我一直相信,人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级最巧妙的机体,能在这个机体机能出现问题的时候为他的恢复出力,让痛苦不堪的他重新生机勃勃,这是多么大的成就和荣誉啊?不怕大家笑话我虚荣,每一次送自己的病人出院,我的心都有一种满足感,当然我也从来没把这当作是虚荣,而是当作工作的回报。还记得非典肆虐的时候,我们只是做了自己的分内之事,可是社会给了我们多么高的荣誉啊?同样,今天我们能够在这里聚会庆祝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我个人的理解是这也是社会对我们这个职业的尊重,是对我们护士行业价值的一种认可。
社会和病人给予我们的实在是太多了,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我们,把那么多的荣誉和尊重给了我们。将心比心,我们没有理由不把他们当作亲人,没有理由不用我们全部的爱心对待我们的每一个病人,更何况这本来就是我们的分内之事,是我们的职业操守。当一个人只是在做她的分内之事却受到尊重的时候,她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应该更加努力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护士恰恰就是承受了社会太多的偏爱和过誉的,这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的责任。为了回报社会,我们更应该用对待亲人的感恩之心来对待我们的病人,用我们全部的努力来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亲爱的姐妹们,人心本质上都是善良的,真心一定可以换来真心,让我们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把病人作为我们工作的中心,在实际工作中实践自己的白衣天使之梦,书写自己的无暇人生。
医者父母心演讲稿 篇五
嘉陵江畔,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旁,一幢老式单元房被四周漂亮的现代建筑包围,显得陈旧、矮小,却又透着一股子岁月的厚重与沉稳。很少有人清楚这幢老式单元房建于何年,但很多人都知道,无论春夏秋冬,不管清晨还是傍晚,总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准时从单元房出来,在坝子里散步、舞剑、打太极,专注于自己的世界,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熟悉这位老者的人都知道,他叫郑新。资深中西医结合专家、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肾病科创始人……
20xx年10月3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在京举办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授予包括郑新在内的29 人"国医大师"荣誉称号,郑新由此成为重庆市历史上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全国中医最高级别的"国医大师",重庆市领导专程看望大师。没人知道,当89 岁的郑新捧起"国医大师"荣誉证书时,心头是否百感交集,是否回望过自己走过的中医路。
1925年5月,在河南郏县呱呱坠地的郑新,并不知道这个世界会给他带来些什么。从记事起,他只知道自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因为,他没有看到父母亲人的身影,没有看到温暖的怀抱,满眼看到的都是孤儿院冰冷生硬的墙壁、门窗,还有同他一样神情凄惶、落寞的一群孤儿。
在那样一个年代,或许郑新是幸运的,毕竟他还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没有流落街头。但他幼小的生命,却没能逃脱体弱多病的折磨。小时候,他三天两头被送到许昌教会医院看病,成了那里的常客。虽然很多人都害怕上医院,但郑新似乎对医院没有丝毫恐惧,反而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尤其是看到西装革履的医生,还有穿着旗袍的护士,他稚嫩的内心甚至生出羡慕与向往。
正是这样的向往,撒下了学医的种子。1947年,高中毕业的郑新毅然报考了河南大学医学院,并顺利进校学习西医。在医学院,郑新孜孜以求地苦读,希望毕业后能成为医术高超的西医大夫。但人生并没有按照他预想的那样发展,1949年,随着解放大西南的号召,正在读大二的郑新坐不住了,一腔热血在胸中冲撞激荡,催促他作出放弃学业参军入伍的决定。
1949年12月,郑新来到地处大西南的重庆,开始了崭新的人生旅程。然而,常常看见伤者或疑难杂症患者痛苦不堪,而自己又束手无策,他便会捶胸顿足,痛恨自己没能系统地完成大学学业,成了"半吊子"医生。那时他总在想,哪怕自己知道几个中药方子也好啊!
其实,过去郑新对中医知之甚少。原因很简单,打小生病他都是被送到教会医院,接受的是西医治疗,看到的是西装革履的医生,是听筒、温度计、针管、药片之类的东西,对中医没什么印象,也不太相信。但1953年的一天,郑新打球手腕扭伤,疼痛难忍,中医科的医师只扎了几根银针,第二天他的手腕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痊愈了。从此,他对中医的神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生出膜拜之情。
兴趣总是能产生令人惊异的激情,同时为了摆脱"半吊子"医生的尴尬,1954年,已经29岁的郑新再次考入四川医学院医疗系,进行了3年的系统学习。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重庆市中医院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中医之旅,也开启了大医之旅。
跨入杏林的郑新,并不清楚自己在中医领地能走多远,更不会想到后来自己会成为全国中医急症学的开拓者之一,会取得令人瞩目的卓越成就。
很多人认为中医不能治疗急症,这种误解让郑新心头很是憋屈,并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动———那就是探索中医治疗急症。他与一批老专家成立了中医急症研究团队,组建了药化、药理、病理3个研究室,创建完善了中医急症医学体系。
虽然起步时条件十分艰苦,但郑新没有丝毫退缩,他同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黄星
垣一起,携手并肩,首开中医急症研究之先河,从传统中医理论和经方中寻找切入点,以益气、滋阴、养心为根本治法,对休克、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内科急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总结出中医内科急症基本治则,对温病理论、中医急症理论等大胆创新。
"医者父母心。"从跨入杏林那天起,郑新就告诫自己要时时处处善待病人,以仁德之心对待患者。无论是曾经默默无闻,还是后来声名远播,他从来没在病患面前摆过谱,端过架子。他总是把患者的疾苦放在第一位,设身处地替病人着想,常常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患者,患者有什么病情变化,不管是白天还是深更半夜,他都要回复。
由于蜚声海内外,患者从四面八方赶来求诊。郑新的号总是在几分钟内就被抢光。为了排上他的一个号,很多病人头天下午就在医院守着。面对一个个远道而来的患者,面对焦急而期待的眼神,郑新比患者更着急,恨不得自己能像孙悟空那样会"七十二变",瞬间长出七十二双手为病人把脉诊治。但他只有一双手,只能拼尽全力。
他总是在7:30甚至更早就到诊室,经常看完门诊已是下午三四点,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虽然他有糖尿病,却从无怨言,也一点不敷衍患者。他对每个病人都非常仔细认真地询问既往病史,参看病例记录,再处方用药,整个过程一丝不苟。
从尝百草的神农氏,到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撰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再到今天涌现出的一个个国医大师,中医药特有的香气几千年不散,靠的是什么?是一代代的传承,是师带徒。
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是每一个中医人的责任和使命。在自己探索进取的同时,郑新总是满怀激情为后学传道授业。他从医60余年,也从教了60余年,学生多达1000余人,遍布全国各地,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在郑新看来,学习中医首先态度要端正,要始终怀着一颗虔诚之心,要脚踏实地,要一丝不苟,切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照他的话说:学医行医,对医者而言或许只是一门手艺,只是为了讨一个饭碗;但是,对于患者而言却意味着生命,面对生命,谁都没有资格马虎大意。也正因如此,他对自己的弟子总是严加督促鞭策。近年来,虽年事已高,但他仍坚持教学查房,定期门诊及讲课,坚持点评医案,积极传授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
他常说,"人生在世,必须有所担当。作为中医人,只要自己还活着,只要还能发出一丝光和热,就应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尽一份心,尽一份力,尽一份责任。"
听着这位89岁国医大师的自白,笔者看到的是中医药不灭之光。或许,对于这位89岁的老中医而言,"国医大师"的荣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用自己数十年孜孜以求的探索跋涉,指出了一条攀登中医药高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