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文学类论文开题报告 篇一
题目:《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红楼梦》人物形象研究》
摘要:
本文以女性主义视角为研究框架,选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女性角色在小说中的形象塑造,探讨作者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方式以及对女性地位和命运的思考。同时,本文将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对小说中反映的婚姻制度、性别歧视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面对的压迫和束缚,以及她们对这种现状的反抗和探索,旨在为女性主义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女性主义视角,红楼梦,人物形象,婚姻制度,性别歧视
研究目的:
1. 分析《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探讨作者对女性角色的刻画方式和意图;
2. 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小说中反映的婚姻制度和性别歧视问题;
3. 探讨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以及她们对现状的反抗和探索。
研究方法:
1. 文本分析方法:通过对《红楼梦》文本的细致阅读和解读,分析小说中女性角色形象的塑造方式和意义;
2. 女性主义理论分析方法:运用女性主义理论中的概念和框架,解读小说中反映的婚姻制度和性别歧视问题。
研究内容:
1.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a. 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及其代表意义;
b.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及其代表意义;
c. 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及其代表意义。
2. 婚姻制度和性别歧视问题分析
a. 封建社会中的婚姻制度及其对女性的限制;
b. 小说中展现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影响。
3. 女性地位和命运的探讨
a. 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局限性;
b. 女性对现状的反抗和探索。
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通过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揭示封建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压迫和束缚,以及她们对这种现状的反抗和探索。同时,通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小说中反映的婚姻制度和性别歧视问题,为女性主义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预期结果将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形象的理解,并为当代女性主义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研究计划:
1. 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构建(2周)
2. 第二阶段:《红楼梦》女性形象分析(4周)
3. 第三阶段:婚姻制度和性别歧视问题分析(3周)
4. 第四阶段:女性地位和命运的探讨(3周)
5. 第五阶段:论文撰写和修改(4周)
参考文献:
1. 赵树理.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3, 4(4): 22-25.
2. 刘静.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4, 5(1): 44-48.
3. 李清照. 《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研究[J]. 南京大学学报, 2008, 45(3): 56-60.
研究生文学类论文开题报告 篇二
题目:《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时间与空间呈现》
摘要:
本文以现代主义文学为研究对象,探讨时间与空间在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呈现方式及其意义。通过对《尤利西斯》、《洛丽塔》等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分析,本文将重点关注作品中时间和空间的碎片化、混乱和流动性,以及这种呈现方式对作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影响。同时,本文将结合现代主义理论,探讨时间与空间在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符号性和象征意义,旨在为现代主义文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现代主义文学,时间,空间,碎片化,流动性
研究目的:
1. 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时间和空间的呈现方式;
2. 探讨时间和空间的碎片化、混乱和流动性对作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影响;
3. 研究时间和空间在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符号性和象征意义。
研究方法:
1. 文本分析方法:通过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细致阅读和解读,分析作品中时间和空间的呈现方式和意义;
2. 现代主义理论分析方法:运用现代主义理论中的概念和框架,解读作品中时间和空间的符号性和象征意义。
研究内容:
1. 现代主义文学中时间的呈现
a. 时间的碎片化和非线性表达;
b. 时间的混乱和断裂感;
c. 时间的流动性和模糊性。
2. 现代主义文学中空间的呈现
a. 空间的碎片化和多重性;
b. 空间的非线性展示;
c. 空间的虚构和象征性。
3. 时间与空间的符号性和象征意义
a. 时间和空间的符号化表达;
b. 时间与空间的象征意义及其作用。
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通过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时间和空间的呈现方式的研究,揭示现代主义文学中对时间和空间的碎片化、混乱和流动性的探索和表达,以及这种呈现方式对作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影响。同时,通过运用现代主义理论分析时间和空间的符号性和象征意义,为现代主义文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将有助于深化对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解,并为当代文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研究计划:
1. 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构建(2周)
2. 第二阶段: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分析(4周)
3. 第三阶段:时间的呈现分析(3周)
4. 第四阶段:空间的呈现分析(3周)
5. 第五阶段:符号性和象征意义分析(4周)
参考文献:
1. 奥尔登·西尔维亚. 《时间和空间的现代主义呈现》[J]. 文学评论, 2001, 8(3): 56-60.
2. 约瑟夫·庞德. 《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时间与空间》[J]. 文艺理论研究, 2005, 12(2): 44-48.
3. 詹姆斯·乔伊斯. 《尤利西斯》[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研究生文学类论文开题报告 篇三
研究生文学类论文开题报告
引导语: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新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成文法自身的缺陷也表现得比较明显,对判例法进行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研究生文学类论文开题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论文题目:周星驰电影与后现代主义文化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选题背景:
在七大艺术里面,电影艺术是唯一一门有确切生日的艺术。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自1895年12月28日诞生后,在短短百余年时间里,电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迅速地将其它艺术挤到了边缘位置,并逐步占据当今文化的主流位置。中国电影的历史也已走过了百年的历程。经过几代电影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电影人才辈出、佳片不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界限日益消弭的今天,电影以其巨大的优势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同时成为越来越多的学者的研究对象。电影已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当今社会最为活跃的文化因素之一。
香港作为一个大众文化占主流地位的城市,其电影风格不同于大陆,以商业性和娱乐性为主流,这在某种程度上接近了好莱坞的电影风格。这样的社会文化语境成为香港后现代主义电影产生的温床。从饰演83版《射雕英雄传》中一个被梅超风抓死的金兵乙,周星驰开始进入观众的视野,却并没有引起绝大多数人的注意。不过,天赋加努力,经过短短二十年时间,周星驰就凭借自己一部部影片征服了观众,并且开创了一个时代:无厘头喜剧,即后现代主义喜剧时代。香港的后现代主义电影并不是始于周星驰,不过却绝对是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发扬光大的。在《霹雳先锋》中,这种风格还不明显,自《赌圣》后,它便日渐成熟并大放光彩,不过,在周星驰晚期的几部影片中,这种风格又有所淡化。在这种风格的影响下,很多人纷纷效仿,出现了很多类似风格的影片,并且这种情况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选题目的:
周星驰电影盛行二十年,出现了很多经典之作。本人很早接触他的电影,并且对其影片喜爱之至,很多影片都是反复观看。我曾就其影片写过几篇影评,不过难免落入俗套。我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周星驰电影的论文,苦于没有新颖的角度。接触后现代主义理论之后,我豁然开朗。周星驰电影与后现代主义的每一个特征都是那样的吻合,简直就像为后现代主义而生的一样。故而我将周星驰电影和后现代主义文化结合起来论述,为周星驰电影正名。
选题意义:
周星驰电影为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而周星驰电影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无论是对于文化学家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化,还是对于普通观众正确看待当今影坛出现的无厘头搞笑之风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论文的研究能够揭示周星驰电影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弥补目前周星驰研究中的某些不足,同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点理论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研究综述:
周星驰电影流行已非止一日,喜欢看周星驰电影的人很多,热衷于研究周星驰电影的人也不少。去图书馆一找或者去网上一搜,研究周星驰电影的论着及论文浩如烟海,不胜枚举。总结一下,这些研究主要有三个方向:
首先,对周星驰本人及其电影的情节和思想意义的研究,包括大量影评和部分论着,这是论文及论着最多
的一个研究方向。这些研究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过于感性化。不论是叙述周星驰本人的生平,还是抒发作者对于周星驰电影的感受,这些都是从感性层面所做的论述,未能进行理论概括,也就未能达到理性层面。充其量这些作品只能算是一般的影评,并不具有理论意义。比如自称是周星星的粉丝的人所写的《就爱周星驰》就直接表达了其对于周星驰的.喜爱之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研究理论,估计不会研究出什么成果,充其量只是抒发自己一时的感怀而已。其次,对周星驰电影的艺术手法的研究。这个方向的论文及论着的数量也不少。与第一个研究方向相比较,这个方向的研究相对来说更深了一层,不仅涉及到了周星驰电影给人的直观感受,而且透过表象稍进一层,进一步涉足到了其电影中蕴含的艺术手法,比如其影片中主人公的身份定位,其无厘头的搞笑手法等等。在这一研究方向,最重要的、研究最多的一个话题是对其无厘头搞笑的探讨。“无厘头”这个词是随着周星驰电影的出现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的。对这个词的出处及含义进行探讨的论文不胜枚举。不过,探讨来,探讨去,很多人总是离不开这一话题,因此这一话题已变得非常烂俗。单独探讨这一话题似乎再也发掘不出什么新的东西。
最后,对周星驰电影进行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研究。由于后现代主义是在西方产生的一个概念,并且产生的时间比较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就更晚了,因此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一理论,或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一理论,这从为数不多的从后现代主义文化角度研究周星驰电影的论文及论着中可以看出来。有一少部分人能够自觉地从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角度研究周星驰电影,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不过在这些论文及论着中,大部分人对于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运用还不够纯熟,或者只从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一点出发论述一个问题,或者对于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论述还不够精确。能够纯熟准确地运用后现代主义理论研究周星驰电影的论文及论着凤毛麟角。
本人对综述的评价:
综上所述,虽然研究周星驰电影的人很多,着作也很多,但真正研究到点子上去的人并不多,而能对其进行准确的理论定位的人就更少了。能自觉运用后现代主义的相关理论对周星驰电影进行全面准确的理论概括及定位,这几乎就是一个空白。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研究周星驰电影的公认的权威,也没有一部研究周星驰电影的经典的着作就说明了这一点。这是一个不小的理论空白,而本人虽然水平不高,却愿意去尝试着钻这个空子。
三、论文主要研究和基本框架
本文运用后现代主义的相关理论,比如消费社会理论、解构主义理论等研究周星驰电影。周星驰总共出演了50部影片,水平参差不齐。本文以其部分水平较高的影片为主,辅之以其它影片进行论述。同时,本文对周星驰电影还要做一些总体上的外围研究,比如票房等。最后,本文还要对其它具有周星驰风格的影片进行一个初步的探索。
周星驰作为喜剧天王,在其演艺生涯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过这种成就的取得也不是瞬息可就的。除过天赋的因素外,他的成功与其努力也是密不可分的。同很多影星的成长之路一样,周星驰也是从跑龙套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能够作为正式角色出演影片的。《喜剧之王》这部影片似乎可以作为他这种成长之路的一个最好的注释。当然,能够出演影片和成为喜剧天王又是两码事。周星驰真正崭露头角是从《霹雳先锋》这部影片开始的。不过,严格地说,这部影片并不是一部喜剧影片,在片中,周星驰也不是主角,担任主角的是李修贤。周星驰真正作为主角并形成其风格是从《赌圣》这部影片开始的。从此之后,周氏电影席卷中国,几乎每部影片都能获得极高的票房,观众对其影片也是趋之若鹜。在此影响下,很多影人开始纷纷效仿周氏风格拍摄无厘头喜剧影片,比如《一石二鸟》、《河东狮吼》、《十全九美》、《天下无双》、《天下第二》、《大内密探零零狗》、《功夫熊猫》等等。这种风潮也波及到了电视剧,《武林外传》就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当然,这些影视剧有些是对周星驰电影的拙劣模仿,不过也有一些在模仿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成为了新的经典,比如《武林外传》。
本论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是后现代主义文化与周星驰电影,先结合周星驰电影阐述了后现代主义的定义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然后论述了周星驰电影所体现的后现代性。
第二章涉及到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解构主义,论述了周星驰电影中的解构特性。
第三章进一步扩展了本文的论述范围,初步探索了由周星驰电影而引发的周星驰现象。
四、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
本论文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运用后现代主义的哪些内容以及如何结构这些内容来进行论述。另外,所需的一些相关理论书籍难以获得,所需的阅读整理工作量相当繁杂也是本论文所要突破的难题。
因此,在进行本论文研究的过程中,在研究已有的资料的同时,以周星驰电影及其相关影视剧为基点,同时结合相关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将二者结合起来并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
五、研究进程安排
1、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2XXX.10.5-2XXX.10.25
2、完成一稿 2XXX.10.26-2XXX.12.25
3、完成二稿 2XXX.12.30-2XXX.2.25
4、完成三稿 2XXX.2.27-2XXX.3.15
5、完成定稿 2XXX.3.16-2XXX.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