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调查报告 篇一
近年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把孩子留在农村,由亲戚或祖父母照顾。然而,这种照顾方式却给留守儿童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对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普遍较差。首先,他们面临着教育问题。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家庭教育。他们通常只能在农村的小学就读,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同时,由于缺乏父母的关注和引导,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学习动力和目标,导致学业成绩下降。
其次,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也不容乐观。他们通常生活在简陋的农村环境中,缺乏良好的卫生条件和生活设施。许多留守儿童居住条件差,甚至没有固定的居所,只能在亲戚家或祖父母家中流连。这种不稳定的生活环境给留守儿童带来了身心健康问题,如营养不良、常见疾病和心理问题等。
此外,留守儿童还面临着安全问题。由于缺乏监管和照顾,他们容易成为各种意外事件和不良行为的受害者。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欺凌、虐待和性侵犯等伤害。他们的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并给他们带来了长期的心理创伤。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改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和师资力量。其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和照顾,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和创伤。
总之,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努力。通过加大投入和改善政策,我们可以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并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调查报告 篇二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了留守儿童问题的日益突出。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工作而留在农村的儿童,他们面临着教育、生活和安全等多方面的挑战。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的调查,旨在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调查发现,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较为突出。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无法得到及时的家庭教育和关爱,导致他们在学业上的成绩普遍较差。同时,由于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留守儿童往往无法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这种教育不公平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未来发展。
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也令人担忧。他们通常居住在简陋的农村环境中,缺乏良好的卫生条件和生活设施。许多留守儿童没有固定的居所,只能在亲戚家或祖父母家中流连。这种不稳定的生活环境给留守儿童带来了身心健康问题,如营养不良和常见疾病等。此外,由于缺乏监管和照顾,留守儿童容易成为各种意外事件和不良行为的受害者。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和师资力量。其次,应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监护机制,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同时,还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和创伤。
总之,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通过加大投入和改善政策,我们可以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并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同时,社会各界也需要关注和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调查报告 篇三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调查报告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充满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仍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调查研究中发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对策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 存在的九个突出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家庭生活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差别最突出的是意外伤害。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意外伤害的发生源于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的缺乏,但更多的是父母及监护人履责不到位。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1.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1.4和2.7个百分点,教师反映的差距更大。
2.留守儿童学习态度较差,学习兴趣较弱
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
九成多留守儿童认为学习重要,他们学习态度和状态上的差异,既与学校教育的大背景有关,也与学生自身的情况有关。一方面,客观上存在普通农村学校培养目标单一与留守儿童教育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学习知识一旦脱离自身的发展基础和需求,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因为缺少有效监督,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学习状态也会受到影响。
3.留守儿童缺乏应有的学习辅导
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 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都高出5.8个百分点。
调查发现,非留守儿童学习的主要帮助和监督者是父母,而留守儿童则是老师。接受访谈的留守小学生认为,父亲外出后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遇到难题没人问了。代替父母照顾孩子的祖辈监护人较多,他们学历偏低,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的学习。
(三)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1.留守儿童家庭支持弱化
父母和同学朋友是农村儿童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非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是母亲(52.92%)、父亲(43.02%)和同学朋友(34%),留守儿童则是是母亲(41.54%)、同学朋友(34.92%)和父亲(30.38%),留守儿童来自父母的支持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虽然留守儿童获得祖辈的支持(17.02%)高于非留守儿童(10.9%),但远不及同学朋友。
2.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朋辈性倾向明显,易受不良团伙影响
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同辈成为留守儿童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的主要来源之一,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有30.5%的留守儿童认为在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有 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
3.教师的情感支持不明显
有47.8%的四年级留守儿童遇到困难时主要求助于老师,显著高于第二位的同学朋友(36.6%)。在青少年时期,父母与教师是儿童的两个“重要他人”,尤其是小学中低年级的留守儿童,当父母远离时,教师就成了情感依恋对象。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在你最信任的人是谁、你的心里话主要跟谁说、你和谁最亲近等情况中,老师在留守儿童身边的人群中排位都靠后。
4.两成留守儿童感知不到社会支持
有17.56%的留守儿童表示社会支持主要来源是自己,22.6%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这表明他们感知不到社会支持。
国内外诸多研究证明,社会支持状况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本研究也得到同样的结论。留守儿童消极情绪较多,经常感到烦躁(46.0%)、孤独(39.8%)、闷闷不乐(37.7%)、无缘无故发脾气(19.7%)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5.7、5.7、1.5和1.1个百分点。这些消极体验降低了留守儿童对生活的满意度,有23.2%的留守儿童对现在的生活感到不满意,比非留守儿童高6.4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提醒我们在给留守儿童提供各种支持时,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各种帮助,使其更容易感受到外部支持的存在,而且要帮助留守儿童学会有效地利用这些支持,以更好地发挥其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
(四)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在留守群体中,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显然低于男童,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
在留守群体中,有外显性攻击行为和内隐性攻击性情绪的女童比例都高于男童,经常感到烦躁(47.6%)、闷闷不乐(38%)和无缘无故发脾气(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7、1和3.5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
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总体来看,留守女童负面情绪多、孤独感强。其原因:一是性别的差异使留守女童更需要父母的爱抚;二是家庭和学校的情感支持不能满足留守女童的心理需求;三是传统的社会角色期待加重了留守女童的心理负担。在留守群体中,36.4%的女童在家经常干活,比男童高9个百分点。有63.2%的留守女童要洗衣,35.2%要照顾弟妹,比留守男童高25.9和14.7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在为家庭转移更多劳动负担的同时,留守女童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与父母外出带给她们的心理影响叠加在一起,不仅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也可能会影响到她们未来的发展。